關於認同

今年富士電視台春季檔的戲"last friends"已經完結,下列的論述是在完結前生出的,而該劇爛尾的讓人目瞪口呆,那麼就姑且忽略嚴重不合理的結局,繼續扯。



主角岸本瑠可,是個號稱有「性同一障害症」的孩子。之所以「號稱」,是因為大概除了她本人認為,倒是看不出哪邊有性倒錯的樣子,雖然心理醫生並沒有積極阻止她進行變性手術,但從病歷的描述上還是可以判定醫生對她並不做性倒錯之診斷。

看到某處有人說:瑠可是個預備T。相信沒幾個T在看到她對同窗好友隱忍的愛,以及對自身女性身體的厭惡,努力想讓自己變強,強過男人以保護心愛之人的意志,不感到心有戚戚焉的。當然細節因人而異,但大體都經歷過這樣青慘的少年至青年期。

然而在我個人的認知中,性倒錯的人根本上認同自己為異性,覺得與這個身體格格不入,無關乎愛上什麼人,對異性較多的是同類意識,而非競爭意識,而因為愛上同性而恨不生為男兒/女兒身這樣的心態,基本上是受到現實壓力而起,不是天生的,對於甚少或是從未接觸過這類議題的直朋友,大概頗容易被淺野嬸唬到。

預備T這個概念,是以"T"作為女同外型較陽剛的一方的一般性名詞,那麼何以是「預備」?因為"T"這個概念是相對的,有另一方才得以區分,但主要還是認同自己為T才是T。現在的孩子早熟,資訊豐富,十二、三歲自認小帥T一枚的一拖拉庫;沒經驗沒對象?無妨,反正俺是女生、只對女生有興趣,穿褲子比穿裙子自在,短髮比長髮舒服,所以俺就是T! 多簡單,哪像咱當年忍得快內傷,恨不生為男兒身才發現自己這叫同性戀。

注意這認同有個重要的要件,就是「意識」,或者說接受自己為女兒身這事實,無論喜不喜歡。以瑠可的情況,或者說階段,還處在因自身性別而無法表白的痛苦中,美知留若是初戀(看樣子八成是第一個意識愛上的人),那更不可能有心思閒情想自己這樣是不是同性戀,以瑠可的個性是不會有興趣深究這個問題,而她大概是那種有山擋著就把山挖開的那種人,所以她選擇變強、變性,而非接受,甭說什麼認同了。因此說她「預備」,大概要有人接受她,才會有"T"意識。

不過我認為,只有遇到一個誠心愛著自己的人,才會使一個T成為真正的女人,或者精確的說,真正的自己。

如前所述,多數的陽剛型女同,都對自己的身體抱著相當的自卑,或者厭惡感,有些成熟而自信的人也能憑藉本身的意念走出早年的矛盾,但許多人是除非有個能完全信任的對象,說服她喜歡的是「這個人」,這個靈魂的一切,包括性別,不需要跟男性比,因為本來就不同,沒有必要去展現出與男性同等的強悍外表,那麼T們才能真正接受並欣然認同自己的女性身分,而逐漸調適出屬於自己的風格,包括穿著、生活方式及價值觀,這也是為什麼許多T在青年期外表漸漸趨向所謂的「不分」,其實T也是女人,當外在的宣示用象徵、符號不再重要時,只需要取悅自己和愛人就好,誰管什麼T不T?

隨著時間,越來越覺得所謂"T"、"P"、「不分」等等名詞,其實對於一對情侶來說實在沒什麼意義,更像是人類學者性別學家所用的專有名詞,只是方便解說某些行為或現象,對外有時為了方便說明,不得不自稱為T,但卻越來越覺得彆扭,總覺得不甚符合其「定義」;異性情侶間的刻板角色都不見得是常態了,何況是同性?本來嘛,人的行為百百種,人與人間的關係更是錯綜複雜,哪是幾個名詞就能劃分的呢?其實所謂認同,就是尋找歸屬和安全感,說穿了不論看起來啥樣,只要自己認同,認同自己,也就夠了。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